走进杨舒便民服务中心尧汉村,窑邦窑背改造现场热火朝天。自“千万工程”示范村创建以来,杨舒便民服务中心锚定“环境美、产业兴、治理优”目标,以立足实际、量力而行的原则,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党建统领聚合力,绘就整治“作战图”。“以前鸡鸭随便散养、环境杂乱,现在家家争创‘五美庭院’!”村民赵怀民指着自家庭院的盆景自豪地说。这样的转变源于尧汉村党支部创新推行的“1+3+N”工作法:1个支部统筹,3支党员先锋队包片负责,N名村民代表联户。党支部牵头争取资金修路,党员带头改造窑邦窑背,累计召开项目推进会8次,开展志愿活动20余次,攻克面源污染治理、环境整治、历史遗留矛盾等难题30余个,凝聚起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。
分类施策焕新颜,擦亮乡村“高颜值”。村党支部科学制定《尧汉村“千万工程”示范村创建三年行动计划》,明确“先整治、后提升、再优化”路径,将全村划为三类区域精准发力。针对垃圾乱堆、污水乱排,开展“三清三拆”,清理陈年垃圾20余吨,整治生活垃圾点3处。集中资源打造村中心示范点,硬化道路5.8公里,完成130余户窑邦窑背治理,安装太阳能路灯140余盏。同时推行“门前三包”责任制,划分卫生网格,配强保洁队伍,确保整治成果常态长效。
产业造血强根基,激活发展“新引擎”。环境美了,如何让村民腰包鼓起来?村“两委”打出产业振兴“组合拳”。积极响应中心号召,大力推进苹果产业升级。连续3年攻坚,累计新建矮化密植示范园700余亩,配套架设防雹网。“示范园实现了‘当年栽树次年挂果’,效益看得见!”村党支部书记刘宝军信心满满,“我们要再动员,继续扩大规模,让苹果树真正成为群众的‘摇钱树’!”产业结构调整正扭转品种老化、产值不高的局面。
文化铸魂润乡风,奏响善治“和谐曲”。在承载400年历史的柏树陵古树群,村“两委”干部带领群众补植柏树、油松,守护绿色乡愁。党支部深挖古树资源文化内涵,坚持“守好古树、讲好故事、做好文章”,弘扬孝道文化,为乡村治理注入深厚底蕴。“现在打麻将的人少了,学剪纸、唱歌、锻炼的多人变了!”村民赵世芳的感慨,印证了文明乡风的悄然成俗。
从“脏乱差”迈向“绿富美”,尧汉村的蜕变生动诠释了“千万工程”的强大生命力。“示范村创建是新起点。”刘宝军表示,将坚持党建引领,以示范村村创建为起点,让美丽乡村释放更多“美丽经济”红利。